邑户的拼音、解释、组词

邑户的简介:

yì hù
1.封邑和户口。 2.封地上的田户。

  • AI解释

词语“邑户”在古代汉语中使用,指的是一个地区的居民或户口登记。具体来说,“邑”通常指城市、镇或者较大的行政区域;“户”则是对家庭的一种称谓,在古代中国的户籍制度中,是以“户”作为基本单位进行管理的。

解释

  • :古代中国行政区划中的县或乡。
  • :家庭的意思。在古代,通过登记户口,政府可以掌握人口、土地等信息,并据此征税和征兵。

造句

  1. 古代每个邑户都必须按时向官府报到,以完成纳税义务。
  2. 县令负责管理全县的邑户档案,确保户籍资料准确无误。
  3. 在那个时代,只有登记在册的邑户才能享有土地分配的权利。
  4. 朝廷推行新的邑户制度后,对人口流动有了更精确的掌控。
  5. 邑户的信息往往被用来评估地方经济情况和社会稳定状态。

这些句子展示了“邑户”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与政府管理和民众生活之间的关系。希望这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分词解释

1 城市,都城:城~。都~。2 旧指县:~人(同乡的人)。~庠(明清时称县学)。~宰。3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4 古同“悒”,愁闷不安。

1 一扇门,门:门~。窗~。~枢不蠹。夜不闭~。2 人家:~口。~主。门~之见(亦指派别上的成见)。3 会计部门称账册上有业务关系的团体或个人:~头。开~。4 门第:门当~对。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