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政的拼音、解释、组词

训政的简介:

xùn zhèng
1.旧时皇帝退位为太上皇﹐嗣皇帝仍须禀承训示处理大政﹐或皇太后垂帘听政﹐皆谓之"训政"。 2.指孙中山提出的建立"民国"程序的第二阶段。他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主张在训政阶段施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就可结束训政﹐开始宪政阶段。

  • AI解释

训政》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特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国民党政府推行的一种政治体制。它的全称是“训政时期”,具体而言,指的是从1928年北伐成功后国民政府统治中国大部地区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这一段历史时期。在这个阶段,国民党认为自己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政治教育和训练(即“训”),以达到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国家治理的目的。

由于《训政》带有强烈的特定历史背景和政治色彩,在现代语境中使用较少,更多是在学术研究或特定的历史讨论场合提及这一概念。在现代汉语中,“训政”的理解多倾向于批评其实际上是军阀统治的一种形式,并没有真正实现“训民以治国”之目的。

下面提供五个造句,供参考和学习:

  1.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训政》的理解与现实往往存在较大差距。
  2. 历史上的《训政》,虽然名义上声称要进行政治教育和训练民众参与国家治理,但实际上多是军阀统治的一种形式。
  3. 训政》时期的政策制定者们试图通过这一时期来构建一个更完善的国民政府基础。
  4. 研究《训政》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历程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
  5. 即使在今天,研究《训政》的历史仍能为我们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

请注意,在使用这些句子时,请根据具体语境适当调整以确保准确性和适用性。

分词解释

xùn

1 教导,教诲:~诫。~蒙(教育儿童)。~迪(教诲开导)。教(jiào )~。培~。2 可以作为法则的话:家~。3 典式,法则:不足为~。4 解释词的意义:~诂(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亦称“~故”、“诂~”、“故~”)。~读(日文借用汉字写日语原有的词,用日语语音读汉字)。

zhèng

1 治理国家事务:~治。~府。~党。~权。~纲。~策。~令。~绩。~见。~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局。~变。参~。议~。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邮~。民~。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