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补子的简介:

bǔ zǐ
1.明清时官服上标志品级的徽饰,以金线及彩丝绣成。文官绣鸟,武官绣兽,缀于前胸及后背。 2.明清时于品服之外随时依景而制的徽饰。

  • AI解释

补子的详细解释

补子(bǔ sū)是中国古代官员袍服上的绣图案,是一种特殊的服饰标识。它主要用于文武官员的官服上,以象征其身份与等级。补子的使用始于明朝,到了清朝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标志物。

在清朝,补子的设计和使用有严格的规定:

  1. 图案分类:根据官职的不同,补子上的图案也有所不同。文官通常以飞禽为主,如仙鹤、锦鸡等象征文才与贤能;武官则用走兽为图案,如麒麟、狮子、虎豹等代表勇猛和忠诚。

  2. 等级划分补子上使用的颜色也有严格规定。一般来说,一品至五品官员使用红色或蓝色的底色,六品至九品使用绿色或紫色的底色。

  3. 材质与工艺:优质的丝帛、精致的刺绣和色彩都是评定补子价值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补子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来制作,象征着其拥有者的地位尊贵。

五个造句

  1. 明代文官常在朝服上佩戴鹤顶红的补子,这代表着他们博学多才、廉洁奉公的形象。
  2. 这件袍子上的麒麟补子异常精细,每根羽毛都绣得栩栩如生,彰显着它主人的地位显赫。
  3. 在清朝宫廷中,武官的补子往往选用虎豹图案,并以深蓝为底色,象征他们勇猛和忠诚的形象。
  4. 清代官员常在燕尾服上配以精美的龙纹补子,这不仅体现了他们的尊贵身份,也是权力的一种象征。
  5. 那件古代官袍上的金丝刺绣与鲜艳的红色补子相映成趣,仿佛将人带回了那个礼制森严的时代。

分词解释

1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缝~。~葺。亡羊~牢。2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弥~。~充。贴~。~习。滋~。3 益处:不无小~。于事无~。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