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会起义的拼音、解释、组词

小刀会起义的简介:

xiǎo dāo huì/kuài qǐ yì
1. 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小刀会(天地会的一个支派)响应太平军,黄威、刘丽川领导在厦门和上海举行的起义。在清军和英法侵略军的镇压下遭到失败,余部参加了太平军。

  • AI解释

小刀会起义》详细解释

概念背景:小刀会起义》,又称“洋枪会”或“新军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反清农民起义之一,发生于1860年代至1870年代。起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新型政府。

起义背景: 晚清时期,在外敌入侵、内政腐败的情况下,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民间涌现了各种形式的抗争。由于洋枪队(外籍雇佣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表现出色,并且使用了较为先进的武器装备——小刀,因此部分士绅、商贾和普通民众开始模仿洋枪队的形象和组织方式来对抗清廷。

起义过程: 1863年左右,“小刀会”在上海等地兴起。该组织主要由商人、手工业者和其他城市平民组成,并借鉴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制度,建立了较为严密的组织体系。后来,他们成功占领上海并一度控制了长江沿岸的一些地区。

最终结局: 1867年,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借助外国势力的支持镇压了小刀会起义。经过三年多的激烈战斗后,起义者逐渐被击溃或投降。这一事件是中外关系和晚清社会矛盾复杂交织的结果。

造句

  1. 小刀会起义”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起到了一定的反帝反封建作用。
  2. 在“小刀会起义”的影响下,许多普通民众开始意识到团结起来反抗不公的重要性。
  3. 研究者们通过对“小刀会起义”史料的研究分析,揭示了那个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矛盾。
  4. 小刀会起义”体现了当时社会上层与底层之间矛盾的激化以及中国人民对于变革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5. 今天的我们应当从“小刀会起义”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

分词解释

xiǎo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雨。矮~。短~精悍。2 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事。~节。~题大作。~打~闹。3 时间短:~坐。~住。4 年幼小,排行最末:~孩。5 谦辞:~弟。~可。~人(①谦称自己,指地位低;②指人格卑鄙的人;③指子女;④小孩儿)。6 妾:~房。

dāo

1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子。~兵。~法。剪~。镰~。2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3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币。4 姓。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3 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4 拔出,取出:~锚。~获。5 领取(凭证):~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风。~腻。~敬。~疑。~义。~诉。8 长出:~痱子。9 拟定:~草。10 建造,建立:~房子。白手~家。11 群,组,批:一~(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一~案件。13 自,从:~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掀~。兴(xīng )~。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经得~检验。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