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天爱民的拼音、解释、组词
畏天爱民的简介:
wèi tiān ài mín
天:上天。敬畏上天,爱怜下民。古代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观念。
天:上天。敬畏上天,爱怜下民。古代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观念。
- AI解释
《畏天爱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理念,出自于《尚书·大禹谟》,强调统治者应敬畏上天、爱护百姓。这一成语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君主或者领导者行为准则的要求和期望。
详细解释:
- “畏天”:指对天地自然规律及道德原则的敬畏。古代中国有“敬德保民”的思想,认为帝王应该遵循天道,行善治国。
- “爱民”:意味着以仁慈之心爱护民众,关怀民生疾苦,为百姓谋福利。这一理念强调执政者应以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
造句:
- 古代贤君常被描绘成既敬畏上天、又心怀苍生的明君,正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周文王:“惟德是辅”。
- 在治理国家时,他始终秉持着畏天爱民的原则,努力践行仁政,赢得了百姓的尊敬与拥戴。
- 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政府官员应当敬畏天地、爱护人民,以公正之心处理各类事务。
- 这种畏天爱民的精神不仅适用于古代帝王,也应成为现代领导者行为准则的一部分。
- 面对自然灾害,领导层若能深刻理解并践行畏天爱民的理念,则可更好地组织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这些句子展示了《畏天爱民》这一理念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方式。
分词解释
畏
wèi
1 怕:~惧。~难(nán )。~罪。大无~。望而生~。2 敬服:敬~。~友(使人敬服的朋友)。后生可~。
天
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