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的拼音、解释、组词
病原体的简介:
bìng yuán tǐ
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在微生物病原体中有细菌、支原体、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在寄生虫病原体中有原虫、蠕虫等。杀灭病原体(如杀菌、抗病毒、驱虫等)是治疗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在微生物病原体中有细菌、支原体、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在寄生虫病原体中有原虫、蠕虫等。杀灭病原体(如杀菌、抗病毒、驱虫等)是治疗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 AI解释
《病原体》的详细解释
病原体(Disease-causing agent)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一类微生物或生物体。它们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人体,如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皮肤接触或者蚊虫叮咬等途径,并且能在宿主体内繁殖,导致机体出现病理改变,从而引起各种疾病。
1. 分类
- 细菌:如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病毒: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引发新冠病毒)、艾滋病病毒(HIV)等。
- 真菌:如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虫等。
- 寄生虫:如疟原虫、弓形虫、血吸虫等。
2. 传播方式
病原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包括但不限于: - 空气传播(如呼吸道疾病); - 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污染物); - 食物和水传播(尤其是与消化道相关的病原体); - 虫媒传播(例如蚊子可以传播疟疾、登革热等)。
3. 预防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原体,其预防方法也有所不同。通常包括: -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接种疫苗以获得免疫保护; -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或共用物品; - 确保食物和水源的安全性。
4. 治疗
不同类型的病原体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如使用抗生素对抗细菌感染、抗病毒药物治疗病毒感染等。此外,在一些情况下还可能需要手术或其他辅助疗法来清除病原体或减轻症状。
造句
- 医生告诉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因为这是防止病原体传播的有效手段。
- 病毒学家正努力研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以减少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精液等体液传播,因此应避免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针具或发生无保护性行为。
- 某些寄生虫在进入人体后会迅速繁殖并引发严重疾病,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 为了有效防控流感疫情,政府建议人们佩戴口罩、勤洗手,并在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
分词解释
病
bìng
1 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疾~。~症。~例。~痛。~情。~源。~愈。~变。~危。~逝。~榻。~残。2 缺点,错误:语~。通~。弊~。3 损害,祸害:祸国~民。4 不满,责备:诟~。5 烦躁,担忧:“郑人~之”。
原
yuán
1 最初的,开始的:~本。~告。~稿。~籍。~理。~料。~色。~始。~著。2 本来:~样。~型。~址。~主。3 谅解,宽容:~宥。~谅。4 宽广平坦的地方:~野。平~。5 同“ 塬 ”。
体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