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婆的拼音、解释、组词

牙婆的简介:

yá pó
拐卖人口的妇女: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

  • AI解释

牙婆》,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中间人、媒人,尤其是指专门从事介绍婚姻或租赁、买卖土地房屋等交易的中间人。这个词来源于其“牙齿”与“婆子”的谐音,形象地比喻为“从中撮合的人”,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地方特色。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牙婆是帮助人们达成各种交易或婚姻关系的一种职业角色。她们通常会根据双方的需求进行斡旋,收取一定的中介费。
  • 文化意义牙婆这一称谓反映了传统中国社会中对于中介机构和经纪人的认识与接受度,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处理方式的智慧。

造句

  1. 明朝时期,许多穷苦人家通过牙婆的帮助,才能顺利找到合适的伴侣。
  2. 在古代城市里,有许多专门从事租赁房屋中介业务的老太太被称为牙婆
  3. 老王是个经验丰富的牙婆,在当地很有名气,很多人都愿意委托他帮忙找房子。
  4. 由于牙婆在交易中收取佣金的行为,有时会受到人们的非议和批评。
  5. 古代的婚姻介绍往往依靠牙婆来完成,体现了传统社会中的特定习俗。

分词解释

1 齿(古代把大齿称为“牙”,现在“牙”是齿的通称,亦称“牙齿”):~垢。~龈。~碜。~祭。2 像牙齿形状的东西:抽屉~子。3 特指象牙:~雕。4 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商。~行。5 姓。

1 年老的妇女:老太~。苦口~心。2 丈夫的母亲:公~。~媳。~家。~~。3 称长两辈的亲属妇女:姑~。姨~。外~。4 方言,泛指已婚的青年妇女,亦称妻子:~娘。~姨。5 旧时指从事某些职业的妇女:媒~。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