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的拼音、解释、组词
粮票的简介:
liáng piào/piāo
1.购买粮食和粮食制品的票证。 2.旧时政府征收钱粮的通知单。
1.购买粮食和粮食制品的票证。 2.旧时政府征收钱粮的通知单。
- AI解释
《粮票》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是指过去特定历史时期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重要凭证,它主要用于购买粮食。粮票作为一种定量供应和控制市场商品流通的重要手段,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国大陆广泛使用。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粮票最早出现在1955年,随着国家对农业进行大规模集体化、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后,为了管理粮食的生产和分配,开始发行粮票。
- 使用范围与作用:它主要用于城镇居民购买粮食,是国家配给制度的一部分。通过发放不同等级和数量的粮票来控制粮食消费,保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
- 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限制,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的粮票,如食用油票、副食品票等,并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份有各种差异。
造句:
- 爷爷常常回忆起那个拿着粮票买米的时代。
- 在那个计划经济年代,粮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因为家里粮票不够了,所以妈妈决定去亲戚家借一些。
- 孩子们听老师讲述着那些关于粮票的故事,感到非常新奇和遥远。
- 粮票的消失标志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这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句子旨在表达对过去历史时期中使用粮票这一现象的理解与感受。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