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词害意的拼音、解释、组词
以词害意的简介:
yǐ cí hài yì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 AI解释
《以词害意》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学者王充在《论衡·书解篇》,原句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以词害意”。这是一句成语,用来形容用语言表达思想时,由于词不达意或使用不当的词语,反而损害了本意。
解释
- 书不尽言:书写的内容无法完全表达说话人的意思。
- 言不尽意:口头的话语可能不能准确传达出内心的真实意图。
- 以词害意:用语言去表达某种意思时,由于使用不恰当的词汇或措辞不当,反而使原意变得模糊不清或者产生误解。
这句话强调了在沟通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的重要性。使用过于复杂、抽象的语言或是误用了某些词汇可能导致信息传递失真甚至造成误会。
造句
- 在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文化时,如果仅仅依赖于翻译的直译文本,可能会因“以词害意”而导致对方难以理解。
- 小明在写论文的时候引用了一大堆专业术语,结果老师反而觉得他没有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以词害意”的例子。
- 为了确保演讲效果,张教授提前练习了无数次,努力避免“以词害意”,确保能够精准传达他的学术思想。
- 在与客户沟通合作细节时,由于双方对某些术语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了误会,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在商务交流中需要更加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清晰度,以免出现“以词害意”的情况。
- 作家在创作作品时非常注重遣词造句,力求做到言简意赅,避免因用词不当而损害作品的整体意境和情感表达,这正是对“以词害意”这一理念的具体应用。
分词解释
以
yǐ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词
cí
1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2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3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人。~谱。~牌。~调(diào )。~韵。~曲。
害
hài
1 有损的,与“益”相对:~虫。~鸟。2 引起灾难的人或事物,坏处:~处。祸~。灾~。为民除~。3 使受损伤:~人。损~。伤~。危~。4 发生疾病:~眼。5 心理上发生不安定情绪:~羞。~怕。6 杀死:杀~。遇~。7 妒忌:“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其能”。
意
yì
1 心思:~思。~见。~义。~味。~念。~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同~。~在笔先。~在言外。2 心愿,愿望:~愿。愿~。~向。~图。~皆。好~。“醉翁之~不在酒”。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诗~。惬~。情~。~境。4 料想,猜想:~料。~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