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桃代李的拼音、解释、组词

以桃代李的简介:

yǐ táo dài lǐ
比喻以自身去顶替别人。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李代桃僵」。见「李代桃僵」条。

2. 此处所列为「李代桃僵」之典源,提供参考。 乐府古辞〈鸡鸣〉(据《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引)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荡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刑法非有贷,柔协正乱名。黄金为君门,璧玉为轩(阑)堂。上有双樽酒,作使邯郸倡。刘王碧青甓,后出郭门王。舍后有方池,池中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鸣声何啾啾,闻我殿东厢。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时来,观者满路傍。黄金络马头,颎颎何煌煌。桃生露井1>上,李树生桃傍。虫来啮2>桃根,李树代桃僵3>。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注解〕 (1) 露井:没有覆盖的井。 (2) 啮:音ㄋ|ㄝˋ,啃、咬。 (3) 僵:通「僵」。动物死后尸体不腐朽的。这里指李树代替桃树被虫咬而枯死。

3. 此处所列为「李代桃僵」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李代桃僵」原意是李树代替桃树受虫咬而枯死,出自乐府古辞〈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大意是:桃树生在露井边,而李树则生在桃树旁边。有虫来咬桃树根,结果李树代替桃树受虫咬而枯死。树木都能以自身代替同伴枯死,患难与共,为什么同胞兄弟却不能像桃树李树一样,顾念手足之情?这首乐府诗的作者借由李树代桃树死的这件事,用来讽刺兄弟间不能互助互爱。后来「李代桃僵」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词语释义

以桃代李:此成语常用来比喻用某个事物来替代另一个性质相似但更为普通或价值较低的事物。其中,“桃”和“李”都是水果,通常用来表示珍贵、美好的事物;而“代”的意思就是代替。

成语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原文为:“以卵投石,不中,方用桃也。”原意是指使用质地柔软的物体(如鸡蛋)去撞击坚硬的石头,效果不大。后引申用来比喻用一种较为普通或次等的东西代替了另一种更为珍稀的好东西。

造句

  1. 学术成果:在科学研究中,如果只是用一些基础理论来替代创新性的发现,那就好比是以桃代李,无法取得真正的突破。
  2. 商品营销:商家为了节省成本,在广告宣传上用了些不实的材料来代替高质量的商品介绍,这实际上就是以桃代李的表现。
  3. 教育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用一些简单的知识替代了复杂的道理讲解,有时会像“以桃代李”一样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4. 职业发展:职业人士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在学习过程中选择了一些初级课程代替高质量的专业培训,这也是一种以桃代李的行为。
  5. 个人成长: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如果用一些简单的书籍或资源来替代更为深入和复杂的资料,也是“以桃代李”的一种表现。

这些例子展示了“以桃代李”这个成语不仅限于日常生活中,还广泛应用于学术、商业、教育和个人发展等多个领域中。

分词解释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táo

1 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有大核,核仁可入药:~儿。~李(喻所教的学生)。~李不言,下自成蹊(喻实至名归,尚事实,不尚虚名)。世外~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2 形状像桃子的:棉~儿。3 指核桃:~仁。~酥。4 姓。

dài

1 替:~替。~办。~销。~序。~表。2 历史上划分的时期:时~。世~。古~。近~。现~。当(dāng )~。年~。3 世系的辈分:下一~。4 姓。

1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2 姓。3 通“理”。(➊古代狱官,法官。➋道理,规律。➌惩治。➍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