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拼音、解释、组词

体温的简介:

tǐ/tī/bèn wēn
人和动物身体内部的温度。某些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称为“变温动物”,如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等。因具有完善的调节机制,能在环境温度变化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的动物,称“恒温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等。通常可由口腔或直肠(肛管)测得。正常体温在一日之间略有波动,清晨较低,午后稍高。体温变化是帮助诊断疾病的一个依据。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动物身体的温度。【例】人类正常的体温维持在摄氏36度至37度间。

1. 身体的温度。人类正常的体温维持在摄氏三十六度至三十七度。

2. 身体温暖。三国魏.嵇康〈答向子期难养生论〉:「仲都冬裸而体温,夏裘而身凉。」

词汇解析

体温

  1. 定义: 人体内部的温度,通常指的是口腔、腋下或直肠等部位测量到的温度。正常成人的口腔体温大约在36.2°C至37.2°C之间。

  2. 生理意义: 正常体温是衡量健康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人体通过调节体温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适宜环境,过高或过低的体温都可能表明身体出现了某些问题。例如,发热通常是由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而体温过低则可能是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或其他健康状况出现问题的表现。

  3. 测量方法: 一般有三种常见方式:口腔测温(将温度计置于舌头下方)、腋下测温(将温度计夹在胳膊肘内侧)和直肠测温(婴儿常用)。不同的部位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

  4. 文化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体温”一词也被广泛使用来比喻某种状态或情绪。例如,形容人冷淡、热情等可以用“心如铁石”、“热情如火”这样的说法来形象地表达。

造句

  1. 小明早上量了体温,发现有些发热,于是告诉妈妈他可能感冒了。
  2. 医生在给病人测量体温时,发现他的体温低于正常范围,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心脏病引起的低体温症状。
  3. 运动场上,小红不慎受了凉,回家后量得体温升高到38°C,不得不去医院就诊。
  4. 他在寒冷的夜晚蜷缩着身子,体温明显下降,冻得瑟瑟发抖。
  5. 邻居提醒奶奶注意冬天保暖,不然可能会因为气温过低导致体温下降。

分词解释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wēn

1 不冷不热:~带。保~。降~。~泉。~和。~床。2 性情柔和:~柔。~存(抚慰体贴)。~情。~顺。~静。~良。~文尔雅。3 稍微加热:把酒~一下。4 复习:~习。~故而知新。5 古同“瘟”。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