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置的拼音、解释、组词

侨置的简介:

qiáo zhì
1.六朝时南北分裂,战乱频仍,诸朝遇有州郡沦陷敌手,则往往暂借别地重置,仍用其旧名,称为"侨置"。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将甲地的地名移用到乙地。六朝时南北分裂,多侨置诸州,以自夸大,如以会稽为东阳、京口为南徐等是。

侨置》在古代汉语中特指一种特殊的行政设置方式,通常用于边疆地区或特殊情况下的临时管理。具体来说,“侨置”是指在某一地区不设立正式府县而另行派遣官员进行管理和治理的一种制度。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应对某些特殊情形,如军事需要、政治考量或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等。

以下是五个使用“侨置”的造句:

  1. 明朝初期,在北方边境地区设置了若干个临时的军事指挥机构以防御蒙古骑兵入侵,这些机构就是典型的“侨置”。

  2. 唐朝时为了加强对吐蕃的控制,在其周边设立了几个“侨置”,派遣官员进行管理。

  3. 在宋朝时期,为了解决黄河决口问题而专门在黄河沿岸设置了水官,“侨置”了水利工程相关的职能部门。

  4. 汉代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控,曾一度在这里“侨置”了一些行政单位和军事机构。

  5. 清朝时对于朝鲜半岛的管理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在某些关键地点设有一些由清朝直接控制或间接影响的地方组织,类似于“侨置”。

请注意,“侨置”的概念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并且主要出现在对历史文献的引用或解释之中。上述句子主要用于展现“侨置”这一词语的历史意义和具体应用场景。

分词解释

qiáo

1 寄居在外地,寄居在外国:~居。~胞。~民。2 寄居在外国的人:华~。外~。~眷。

zhì

1 放,摆,搁:安~。布~。~放。~身。位~。~信。~评。~疑。~辩。推心~腹。~若罔闻。~之度外。2 设立,设备:装~。设~。3 购买:添~。~办。~备。~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