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甸的拼音、解释、组词

侯甸的简介:

hóu/hòu diàn/tián/shèng
1.侯服与甸服。古代王畿外围千里以内的区域。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侯服与甸服的合称。为古制中,王畿以外区域的名称。参见「五服」2.条。《书经.伊训》:「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祇见厥祖,侯甸群后咸在。」

关于“侯甸”这一词汇,它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通常指的是周朝时期设置在边疆地区的军事管理区。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故夜忘所以也。此谓侯甸。”这里提到的“侯甸”实际上是指一种政治制度和军事安排。

详细解释

  • :古代的一种爵位或官职名称,通常指地方上的高级官员。
  • :原意为田地、疆域,引申为管理范围。在古代文献中,“侯甸”特指由诸侯管辖的边疆地区,主要负责边防和治安。

造句

  1. 在周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边疆的控制,设置了众多侯甸作为军事据点。
  2. 虽然侯甸属于诸侯直辖之地,但其主要职责是为朝廷提供安全保障。
  3. 由于侯甸的存在,使得这些地区得以有效管理,减少了边界的冲突。
  4. 在历史的长河中,“侯甸”这一制度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边境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5. 古代史书中常常提到“侯甸”的设立情况,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与军事部署。

希望上述解释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侯甸”一词,并能为您的写作或研究提供参考。

分词解释

hóu,hòu

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门。公~。封~。诸~。2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3 姓。

diàn,tián,shèng

1 古代指郊外的地方。2 田野的出产物:“纳货贝于君,则曰纳~于有司”。3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