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俜的拼音、解释、组词

伶俜的简介:

líng pīng
孤单无依的样子: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飘零孤单的样子。《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唐.杜甫〈新安吏〉诗:「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伶俜》这个词出自于《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原词为“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其中并没有直接使用“伶俜”一词。但根据其语境和相关古代文献,“伶俜”通常指的是孤苦、飘零之意。

详细解释:

  • 词义:伶俜主要是形容女子孤身一人或者遭遇不幸的处境,常用来表达一种孤独无依或漂泊不定的状态。
  • 用法示例:在古代文学中,经常用来描绘独居或是被遗弃的女性形象。例如,在《古诗十九首》中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虽然原文没有直接使用“伶俜”一词,但其描述的情景与“伶俜”的意境相契合。

五个造句:

  1. 古代文人墨客常常用“伶俜”来形容那些孤苦无依的女子形象,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便常常被形容为伶俜。
  2. 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多以“伶俜”的女主人公来表达作者对社会不公和人生无奈的感慨。
  3. 诗人白居易在他的作品《长恨歌》中曾提到“孤舟嫠妇,伶俜西南”,形象地描绘了女主角遭遇不幸时的孤独与无助。
  4. 唐代诗人杜甫在描述那些因战乱而流离失所、孤苦无依的人群时,也常用到了“伶俜”一词来表达他们悲惨的生活状态。
  5. 《琵琶行》中的琵琶女,由于生活变迁和遭遇的不幸,也被形容为“伶俜”,展现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这些句子通过不同的语境,展示了“伶俜”这个词在古文中的运用及其所承载的情感色彩。

分词解释

líng

1 〔~仃〕孤独。2 〔~俐〕聪明;灵活。3 〔~俜〕孤独的样子。4 旧时称以演戏为职业的人:优~。名~。~官(古代乐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