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求的拼音、解释、组词
流求的简介:
liú qiú
1.即台湾。东汉﹑三国时称为夷洲,隋改称流求,一直沿用到宋元。明中叶后称北港﹑东番,末年始称台湾。《北史.流求传》:"流求国居海岛﹐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土多山洞……﹝隋大业六年﹞帝遣武贲郎将陈棱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自义安浮海至高华屿﹐又东行二日至鼊屿﹐又一日﹐便至流求。"一说﹐古之流求即今琉球群岛而非台湾。参阅梁嘉彬《宋诸蕃志流求国毗舍耶国逐句考证》。 2.即琉球。今琉球群岛。日本西南部岛群。
1.即台湾。东汉﹑三国时称为夷洲,隋改称流求,一直沿用到宋元。明中叶后称北港﹑东番,末年始称台湾。《北史.流求传》:"流求国居海岛﹐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土多山洞……﹝隋大业六年﹞帝遣武贲郎将陈棱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自义安浮海至高华屿﹐又东行二日至鼊屿﹐又一日﹐便至流求。"一说﹐古之流求即今琉球群岛而非台湾。参阅梁嘉彬《宋诸蕃志流求国毗舍耶国逐句考证》。 2.即琉球。今琉球群岛。日本西南部岛群。
- AI解释
《流求》,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指的是台湾省澎湖列岛的一部分,正式名称为“台湾省澎湖县”。但在历史上,“流求”也常被用来指代琉球群岛(现在的琉球王国、冲绳县等)。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下,其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 在现代汉语中:《流求》指的是位于中国东海的台湾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澎湖县。它由一系列岛屿组成,是连接大陆与台湾本岛的重要门户之一。
- 在历史上:“流求”一词还曾被用来指代日本现在的冲绳县及其周边区域,在明末清初时期,该地区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琉球王国。
以下是五个使用“流求”的例句:
- 从台湾本岛前往《流求》并不遥远,只需大约一个小时左右的航程。
- 古代中国与《流求》之间的贸易往来历史悠久,体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 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流求》地区的管理,设立了专门的行政机构。
- 琉球王国时期的《流求》,在历史上曾经拥有自己的王室和独特的文化体系。
- 今天,《流求》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仅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为两岸人民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桥梁。
请注意,“流求”一词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以免产生误解。
分词解释
流
liú
1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3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4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5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6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7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8 品类,等级:~辈。~派。9 指不正派:二~子。
求
qiú
1 设法得到:~生。~成。~知。~索。~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实(讲求实际)。~同存异。~全责备。~贤若渴。实事~是。2 恳请,乞助:~人。~告。~乞。~医。~教。~助。3 需要:需~。供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