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期的拼音、解释、组词

刻期的简介:

kè qī/jī
同‘克期’。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限定日期。《三国志.卷八.魏书.公孙瓒传》:「遣人与子书,刻期兵至,举火为应。」《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

词语:《刻期》

释义: - 刻期,这个词主要用来表示约定或确定一个具体的时间。它强调的是双方在某个特定时刻有明确的会面、会议或者活动安排。 - 在古代文献中,“刻期”一词有时会被简化为“刻”,指的就是精准地按照预定时间行事。

造句

  1. 商务会议:“公司决定与中国合作伙伴重新协商合同,为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双方已经确定了几个刻期的会面日期。”
  2. 学术讨论:“我们学校的科研团队计划在一个月后的学术会议上提交研究成果,在此之前,我们将通过多次刻期的研讨会来深化研究工作。”
  3. 旅行安排:“小李和朋友们决定这次长途自驾游的行程,他们将根据天气预报和各自的工作日程精心规划刻期的出行日期。”
  4. 公益活动:“为了筹备即将到来的社区清洁活动,志愿者团队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刻期计划,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
  5. 家庭聚会:“老张一家计划在春节期间进行家庭旅行,他们正在根据每个人的假期时间制定一个刻期的家庭出游计划。”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刻期”通常用于描述人们为了某个目标或活动而设定的具体、确定的时间安排。

分词解释

1 雕,用刀子挖:~本(雕版印成的书本)。~石。~字。~板。~舟求剑。2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3 时间:此~。即~。顷~(极短时间)。时~。~不容缓。4 形容程度极深:深~。~意。~骨(感受深切入骨)。~苦。5 不厚道:~毒。~薄。尖~。苛~。6 同“克”。

qī,jī

1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定~。限~。~限。学~。2 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3 盼望,希望:~望。~冀。~盼。~待。4 限度:“征敛无~求索无度”。5 必,决定:“~死,非勇也”。6 〔~颐〕指人活到一百岁。7 地质学上指在一个国境内或一个大区域内,小于“世”的地质年代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