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岗的拼音、解释、组词
卧龙岗的简介:
wò lóng gǎng
1.地名。在河南省南阳市西。相传为汉末诸葛亮隐居处。唐宋时建祠以作纪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毁﹐大德年间重建。清康熙时﹐南阳郡守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依石刻筑成雄伟壮观的建筑群。祠内碑刻甚多﹐有宋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等。解放后已将西院辟为博物馆﹐并在东部新建汉画馆和汉碑亭。
1.地名。在河南省南阳市西。相传为汉末诸葛亮隐居处。唐宋时建祠以作纪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毁﹐大德年间重建。清康熙时﹐南阳郡守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依石刻筑成雄伟壮观的建筑群。祠内碑刻甚多﹐有宋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等。解放后已将西院辟为博物馆﹐并在东部新建汉画馆和汉碑亭。
- AI解释
《卧龙岗》这个名字来源于中国历史故事中的一个著名地点,它与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紧密相关。这个地名最早见于罗贯中所著的小说《三国演义》。
详细解释
卧龙岗,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太平镇,是三国时期杰出的谋略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年轻时隐居的地方。卧龙岗因其环境清幽、风景秀丽而得名,“卧龙”二字形象地表达了诸葛亮才华横溢却暂时隐匿于世的形象。“卧龙”一词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有才能而暂时不出头的人物或未被发现的人才。
在《三国演义》中,卧龙岗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也是他等待刘备三顾茅庐邀请的地点。这不仅反映了诸葛亮对于时局的洞悉以及个人志向与理想的坚持,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象征着智慧与才华。
造句
- 古代历史学者常常讨论卧龙岗的故事,试图从中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和人才观。
- 虽然身居卧龙岗,但诸葛亮的名声早已传遍天下,成为一代人的精神领袖。
- 像卧龙岗上的诸葛亮一样,他虽暂时隐退于世,但智慧与才华并未被遗忘。
- 每当有才华横溢却未能被发现的人时,我们都会引用“卧龙出世”的典故来激励他们勇敢地展现自我。
- 卧龙岗不仅是历史遗迹,更是后人对智慧、勇气和远见的敬仰之象征。
以上就是对“卧龙岗”这一词语的解释及其造句示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卧
wò
1 睡倒,躺或趴:~倒。~铺。~室。~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传中”)。~槽。~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虎(喻潜藏着人才)。2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个鸡子儿。
龙
lóng
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4 姓。
岗
gǎng
1 高起的土坡:山~。景阳~。2 平面上凸起的一长道。3 守卫的位置:~哨。门~。站~。~位(a.守卫的位置;b.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