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1311-1375)的拼音、解释、组词
刘基(1311-1375)的简介:
liú jī (1311-1375)
明初大臣。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曾任元朝官吏,后弃官隐居,著《郁离子》,揭露元末暴政。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至应天(今江苏南京)劝朱元璋脱离韩林儿独树一帜,并参预机要,筹划用兵。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1371年被胡惟庸诬陷而遭免职,忧愤而死。善文章,与宋濂齐名,有《诚意伯文集》。
明初大臣。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曾任元朝官吏,后弃官隐居,著《郁离子》,揭露元末暴政。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至应天(今江苏南京)劝朱元璋脱离韩林儿独树一帜,并参预机要,筹划用兵。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1371年被胡惟庸诬陷而遭免职,忧愤而死。善文章,与宋濂齐名,有《诚意伯文集》。
- AI解释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诚意、存斋。汉族,元末明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学者,《百将传》称他为“青田云豹”。他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被朱元璋誉为“奇才”、“智囊”,与宋濂、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刘基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今丽水市青田县),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早年因家境贫困,曾刻苦自学以补不足。元朝末年,他参加过反抗元朝统治的起义活动,在朱元璋手下效力后,参与了明朝建立的过程,并为明初的政治和军事改革做出重要贡献。
刘基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散文、杂文等体裁上,代表作有《诚意伯文集》。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以下是使用“刘基”一词的五个造句:
- 刘基是明朝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朱元璋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 刘基与朱元璋之间的君臣关系,被誉为明初最和谐的政治同盟之一。
- 《诚意伯文集》收录了刘基于明初创作的大量诗文作品,是研究其思想和文学风格的重要文献。
- 在中国历史上,刘基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杰出的诗人和学者,在多方面展现了非凡才能。
- 刘基对明朝初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策略和谋略被后人广泛传颂。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