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前465)的拼音、解释、组词
勾践(?-前465)的简介:
gōu/gòu jiàn (?-qián 465)
春秋末期越国国君。曾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屈服求和,入吴为人质。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整顿内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吴国。后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
春秋末期越国国君。曾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屈服求和,入吴为人质。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整顿内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吴国。后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
- AI解释
勾践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越国君主,他在历史上以卧薪尝胆、复国报仇的故事著称。他出生于公元前518年左右,于前496年至前465年间担任越国国王。在被吴王夫差大败并俘虏后,勾践忍辱负重,在吴国做奴仆三年之久,以此来积累力量和智谋,最终成功复国,并打败了吴国。
详细解释
- 背景: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国王。在前496年的一次战役中,他被强大的邻国吴王夫差大败并俘虏。
- 经历:为了复仇和重振越国,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在吴国为奴三年之久,以此来积攒复国的力量。期间,他还学会了吴国的语言和文化,以便更好地与吴人沟通。回国后,他积极改革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并最终在前473年击败了吴国。
- 意义:勾践的故事体现了“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精神,即通过长期的努力克服困境,实现自己的目标。
造句
- 勾践被俘虏后,在吴王面前屈辱生活三年之久,这段经历被后世称为“勾践卧薪尝胆”,寓意着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不懈的精神。
- 小明因为考试失利感到很沮丧,但他没有放弃,反而暗下决心,每天早起晚睡地学习。这和勾践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 在创业初期,小李面临重重困难,他却始终保持乐观心态,努力寻找解决方案,正是“勾践复国”的精神激励着他。
- 虽然现在处于低谷,但只要我们像勾践那样卧薪尝胆、坚韧不拔地坚持下去,未来一定能够迎来转机。
- 他虽然初入职场时遇到了许多挫折和挑战,但他并未气馁,而是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这种精神让人想起了“勾践复国”的故事。
分词解释
勾
gōu,gòu
1 用笔画出符号,表示删除或截取:~销。~乙(在报刊书籍的某些词句两端画上像“乙”的记号,表示作为资料)。2 画出形象的轮廓,描画:~画。~勒。3 用灰、水泥等涂抹建筑物的缝(fèng ):~缝。4 调和使黏,调味:~芡。5 牵引,招引:~引。~通。6 停留,逗留:~留。7 摄取:~魂摄魄(形容使人心神摇荡,控制不住)。8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股定理。
践
jiàn
1 踩,踏:~踏。~履。作~。2 履行,实行:~行。实~。3 陈列整齐。4 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祚。~极(皇帝即位)。5 古同“剪”,灭除。6 古同“浅”,浅陋。
前
qián
1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面。~边。~方。面~。~进。~程。2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人。~此。~科。~嫌。~言。~车之鉴。3 顺序在先的:~五名。4 向前行进:勇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