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府的拼音、解释、组词
公府的简介:
gōng fǔ
1.君主之府。 2.三公之府。 3.官府。 4.宅第的尊称。
1.君主之府。 2.三公之府。 3.官府。 4.宅第的尊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君府。《左传.昭公四年》:「书在公府而弗以,是废三官也。」
2. 三公的官府。《后汉书.卷三○下.郎????传》:「公府门巷,宾客填集,送去迎来,财货无已。」
《公府》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官府或政府机构,尤其是指高官的官署。在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中,“公”一般用来尊称三品以上的官员,其官署被称为“公府”。例如汉代设四府,即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四个高级官僚的衙门,它们都是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机构。
详细解释
- 含义:“公府”通常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办公的地方。
- 历史背景:在汉代以后,“公府”一词被广泛使用,不仅特指四府,还泛指各级政府机关。例如,在东晋时期就有“八座”,即八个高官的官署。
- 象征意义:“公府”不仅仅是处理政务的地方,往往也带有某种仪式感和象征性,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力与地位的重视。
造句
- “诸葛亮在蜀汉时曾担任过公府右长史,参与了许多重要事务。”
- “随着官职晋升,他在朝廷里的公府中逐渐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他常常需要出入于各个高级官员的公府之间。”
- “尽管身处公府,但他始终保持谦逊低调的态度,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
- “在古代,担任公府的官职意味着一种崇高的社会地位和荣誉。”
这些造句旨在展示“公府”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政治意义。
分词解释
公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府
fǔ
1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库。天~。2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邸。~第。王~。~上。3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开封~。~尹。~治。~试。首~。4 国家行政机关:政~。官~。5 古同“腑”,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