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廨本钱的拼音、解释、组词

公廨本钱的简介:

gōng xiè běn qián
1.唐代官府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从北朝起到隋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管﹐人称捉钱令史。每人以五万以下本钱交市肆贩易﹐每月收取息钱四千文﹐年息约达本金百分之百,名"月料钱"。以后利率有降低趋势﹐但到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月息仍定五分﹐合年利百分之六十。《唐会要》卷九一载﹐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秘书少监崔沔说:"收利数多﹐破产者众……在于平民﹐已为重赋。"

  • AI解释

公廨本钱》是古代中国官府中的一种财务制度,特指政府设立的公署(即官衙)内部所设专门用于办理公务、购买物品或支付费用的资金。这种资金由官府掌管使用,并通常来源于税收或其他财政收入。在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它不仅是官吏日常办公和处理政务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还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详细解释

  • 公廨:指的是官衙的名称。
  • 本钱:原本特指商人或手工业者用于开始经营所需的初始资本,但在此语境下,其意义延伸至官府日常运作所需的资金。

造句

  1. 明朝时期,为保障地方行政顺畅运行,各地都设有公廨本钱作为日常开支。
  2. 官员处理公务时所支付的费用多由公廨本钱中支取,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3. 公廨本钱的设立旨在减少财政支出中的浪费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 当时许多官府为了节约成本,会定期审核和调整公廨本钱的使用情况。
  5. 由于公廨本钱对于维持地方政务运作至关重要,因此其管理极为严格。

以上就是对《公廨本钱》的相关解释以及造句的例子。

分词解释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běn

1 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部。~体。5 原来:~来。~领。6 自己这方面的:~国。~身。~位。~分(f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