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之吏的拼音、解释、组词

刀笔之吏的简介:

dāo bǐ zhī lì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 AI解释

刀笔之吏》是中国古代官职的一种称谓,主要指的是负责文书、起草诏令或判决书等文牍工作的官员。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史记·酷吏列传》中有记载:“上召问刀笔之吏。”其中,“刀笔”是指古人书写和修改文书时使用的小刀和削笔工具,后来这个词就演变成了对处理文案、起草文书的官职的一种形象化的称谓。这类官员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负责记录重要事务,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要参与决策过程。

造句

  1. 司马迁曾在《史记》中提到刀笔之吏:“彼以刀笔小吏为能言事,不亦谬乎!”这里他批评了某些官员过分夸大自己的职权范围。
  2. 在古代的官僚体系里,常常会有这样一些刀笔之吏在幕后操作着重要的文书工作,并影响着朝廷的重要决策。
  3. 这位新任的宰相原先是负责处理各种政务文书的刀笔之吏,因此对朝堂上的事务了如指掌。
  4. 西汉时期,许多著名的酷吏如郅都、宁成等人,最初就是从刀笔之吏做起,他们凭借精准的文字工作逐渐成为影响朝政的重要人物。
  5. 在一个充满官僚气息的朝代里,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刀笔之吏其实掌握着决定命运的关键。

这些造句旨在通过不同的情境来展示“刀笔之吏”在古代社会中的多样角色和重要性。

分词解释

dāo

1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子。~兵。~法。剪~。镰~。2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3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币。4 姓。

1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钢~。铅~。~架。~胆。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画。~顺。~形。~道。3 用笔写,写作的:~者。代~。~耕。~谈。~误。~译。~战。~名。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体。~法。~力。文~。工~。曲~。伏~。5 像笔一样直:~直。~挺。~陡。6 量词,指钱款:一~钱。7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随~。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治。官~。2 旧指小公务员:~员。胥~(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