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1527-1602)的拼音、解释、组词
李贽(1527-1602)的简介:
lǐ zhì (1527-1602)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原名载贽,号卓吾、宏甫、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回族。中举人,官至云南姚安知府。后移居各地,著书立说,被当朝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自刎于狱中。哲学上属王阳明心学一派,师事泰州学派大师王襞,公然以异端自居,批判儒家道德和封建传统,肯定人的正常欲望的合理性。文学上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要崇尚自然,并提倡戏曲、小说。其主张对汤显祖、冯梦龙、袁宏道等有重要影响。有《焚书》、《藏书》、《续焚书》、《李温陵集》等。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原名载贽,号卓吾、宏甫、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回族。中举人,官至云南姚安知府。后移居各地,著书立说,被当朝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自刎于狱中。哲学上属王阳明心学一派,师事泰州学派大师王襞,公然以异端自居,批判儒家道德和封建传统,肯定人的正常欲望的合理性。文学上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要崇尚自然,并提倡戏曲、小说。其主张对汤显祖、冯梦龙、袁宏道等有重要影响。有《焚书》、《藏书》、《续焚书》、《李温陵集》等。
- AI解释
《李贽(1527-1602)》是对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李贽的一个概括描述。李贽是晚明时期重要的思想人物,他批判传统儒学对人的束缚,提倡个性自由,强调自我价值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的著作中有很多批评当时官僚体制和社会风气的内容,并且提倡“童心说”,即认为人们应该保持纯真、自然的心灵状态。
详细解释
- 生平:李贽出生于福建泉州,年轻时曾一度成为官员,但因性格特立独行而多次被罢免。晚年选择隐居,专注于学术研究与著述。
- 思想主张:
- 批判宋明理学对个人自由的束缚。
- 提倡“童心说”,认为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的心灵状态。
-
强调个性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
代表作品:《焚书》、《续焚书》等,通过这些著作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和社会批评。
- 影响:李贽的思想对中国后来的反传统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对晚明时期的一些文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句
- 李贽的观点在当时备受争议,但他的《焚书》至今仍被视为研究明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文献。
- 虽然李贽生活在几百年前,但他所提出的“童心说”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鼓励人们保持纯真和自我。
- 在学术会议上,某位学者引用了李贽的观点来支持其对传统儒家伦理的批判性思考。
- 了解李贽的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晚明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复杂性。
- 李贽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文学家,《续焚书》中的许多篇章都是他对当时社会现象辛辣讽刺的作品。
分词解释
李
lǐ
1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2 姓。3 通“理”。(➊古代狱官,法官。➋道理,规律。➌惩治。➍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