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韦事变的拼音、解释、组词
杨韦事变的简介:
yáng wéi shì biàn
太平天国领导内部的分裂事件。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东王杨秀清居功自傲,独揽大权。1856年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密令韦昌辉、石达开回京解除杨的威胁。韦带兵入京,乘机残杀杨秀清和家属部众二万余人。石达开回京后对韦不满,也险遭杀害。11月,洪秀全处死韦昌辉,诏令石达开辅政。次年石达开因遭洪秀全猜疑,被迫率军出走。这个事件给太平天国造成极大危害。
太平天国领导内部的分裂事件。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东王杨秀清居功自傲,独揽大权。1856年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密令韦昌辉、石达开回京解除杨的威胁。韦带兵入京,乘机残杀杨秀清和家属部众二万余人。石达开回京后对韦不满,也险遭杀害。11月,洪秀全处死韦昌辉,诏令石达开辅政。次年石达开因遭洪秀全猜疑,被迫率军出走。这个事件给太平天国造成极大危害。
- AI解释
《杨韦事变》这一词汇,实际上并不存在于标准的历史文献或辞书中。这可能是因为它是一个特定时期、特定地区或特定语境下出现的一个非正式表达或者是在某个历史事件中被用来形容某段历史的特定用词,并且没有广泛流传开来。
不过,我们可以假设《杨韦事变》是指历史上某一个以“杨”、“韦”为首的名字的人物之间发生的冲突或事件。在进行这种假设解释时,可以考虑以下背景和情境:
- 历史时期:可能发生在唐代、宋代等中国封建王朝的某个特定时期。
- 涉及人物:“杨”与“韦”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家族或者个人。
- 事变性质:可能是政治斗争、军事冲突或者是民间纠纷。
由于《杨韦事变》并非历史文献中的正式用语,因此以下提供的解释和造句仅作为示例,并不代表具体的历史事件:
解释
假设《杨韦事变》指的是唐代发生的一次军事或政治冲突。根据这一假设,可以将之定义为:“杨”氏家族与“韦”氏家族之间因权力斗争或领土纠纷而引发的激烈对抗。
造句
- 唐代中期,《杨韦事变》的发生标志着朝局动荡加剧。
- 史学家在研究《杨韦事变》时发现,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宗族恩怨与政治博弈。
- 为了平息《杨韦事变》,唐廷派出了精锐部队前往前线,最终才恢复了边境地区的稳定。
- 在《杨韦事变》中,双方都损失惨重,但最终通过和谈达成了暂时的和平。
- 《杨韦事变》的历史研究对于理解唐代社会结构与政治格局至关重要。
请注意,《杨韦事变》并非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名称,上述解释及造句仅用于说明可能的应用情境。在实际使用时,请确保所指代的具体事件或背景是准确的,并且避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分词解释
杨
yáng
1 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白杨,大叶杨,小叶杨等多种,木材可做器物:~柳。2 姓。
韦
wéi
1 经去毛加工制成的柔皮:~编三绝(喻读书刻苦)。2 〔~伯〕磁通量实用单位,一韦伯等于108麦克斯韦。3 姓。
事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2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3 职业: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7 服侍:~父母。
变
biàn
1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2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3 使改变:~废为宝。4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5 变卖:~产。6 变通:通权达~。7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8 指变文:目连~。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