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号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吆号子的简介:

yāo hào/háo zǐ
1.陕北一种农村小调,是劳动时一种集体唱歌的形式。多半由一个人领唱,唱完一句或一段,众人"吆号""吆号"地帮腔,故称。亦指大声唱"吆号子"。

  • AI解释

《吆号子》,这个词不是标准词汇,但可以理解为“吆喝号子”的意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吆号子”是一种用于团队协作时喊出的口号或命令,以激励、指挥劳动者的士气和行动。它主要用于需要集体用力完成任务的场合,如搬运重物、水运船只等场景中。

详细解释:

  • 用途:主要应用于体力劳动需要多人配合的情况下。
  • 作用:通过喊号子来协调大家的动作,确保团队协作有序进行。
  • 特点:具有节奏感强、音量大等特点。根据不同的劳动场景和任务性质,口号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造句:

  1. 在端午节的龙舟比赛中,队员们随着领队的吆号子,齐心协力地划动船桨。
  2. 当年,码头工人们在装卸货物时,总能听到他们高声呼喊着吆号子,那声音充满了力量和团结精神。
  3. 老王回忆起过去的岁月,说那些年,他和伙伴们一起抬石建桥的时候,每当遇到困难或需要加力的时刻,总是会有人带头喊出一句吆号子来鼓舞士气。
  4. 在一次集体搬运行动中,队长通过适时地发出吆号子,成功提高了大家的工作效率。
  5. 当船只逆流而上时,船工们齐声高呼着吆号子,以增强推船的力量,共同克服水流带来的阻力。

这些句子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吆号子来促进团队合作和激励士气的场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yāo

1 〔~喝〕(大声)喊叫。多用于大声叫卖东西和大声驱赶牲畜,如大声喊号子等。亦单用,义同,如“老姜头站在那里纹丝不动,~着号子。”

hào,háo

1 名称:国~。年~。字~。2 旧指名和字以外的别号:如“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3 记号,标志:信~。暗号。4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码。5 扬言,宣称:~称。项羽兵四十万,~百万。6 指某种人员:病~。伤~。7 标上记号:~房子。把这件东西~上。8 号令,命令:发号施~令。~召。9 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吹~。~兵。10 量词,用于人数:昨天去了几十~人。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