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凡举例的拼音、解释、组词

发凡举例的简介:

fā fán jǔ lì
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举:提出。指举例以阐明要点。说明全书通例。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加以分类,并予举例,说明全书通例。明.焦竑.玉堂丛语.卷四.纂修:「高帝以宋濂为翰林学士,令总修元史。时编摩之士,皆山林布衣,发凡举例,一仰于濂。」亦作「举例发凡」。

1. 加以分类,并予举例,说明全书通例。明.焦竑《玉堂丛语.卷四.纂修》:「高帝以宋濂为翰林学士,令总修元史。时编摩之士,皆山林布衣,发凡举例,一仰于濂。」也作「举例发凡」。

发凡举例》这个词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发凡"和"举例"。这个术语通常出现在书籍编纂、写作指导或教学参考等语境中。

  1. 发凡:这个词可以理解为“阐述大意”或“提出纲要”,指的是在开始一篇文章或一节内容之前,先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主要内容或范围,以便读者能够大致了解接下来的内容会涉及哪些方面。它是一种写作技巧,在撰写学术论文、书籍章节前说明本部分的主要论点和结构。

  2. 举例:这个词简单来说就是“给出例子”,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解释某个概念、原理或者论证某一个观点,使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易于理解。

将两者结合起来,《发凡举例》通常是指在介绍某一主题之前,先简要说明该主题的主要内容或探讨方向,然后通过适当的例证来进行详细的阐述。这种方法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信息。

造句

  1. 在写论文之前,他先对研究主题进行了《发凡举例》,列出了主要的论点和研究方法。
  2. 这本书在开篇就进行了《发凡举例》,让读者能够迅速掌握整部作品的脉络结构。
  3. 老师在课程开始时会进行《发凡举例》,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4. 为了使说明更加清晰,我们应当遵循“发凡举例”的原则,在介绍每项内容之前先简述其要点。
  5. 在报告中,《发凡举例》可以有效帮助听众理解演讲者的论述思路和结构框架。

这些句子展示了《发凡举例》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方式。

分词解释

fā,fà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2 放,射:~射。百~百中。焕~。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4 散开,分散:~散。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6 打开,揭露:~现。~掘。7 产生,出现:~生。~愤。奋~。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9 显现,显出:~病。~抖。~憷。10 开始动作:~动。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fán

1 平常的,不出奇的:平~。~庸。~夫俗子。2 指人世间(宗教或迷信的说法):~尘。~心。3 所有的:~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4 总共:全书~二十八卷。5 大概,要略:大~。~例。发~(陈述全书或某一学科的要旨)。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4”。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3 发起,兴办:~义。~办。创~。4 提出:~要。~例。5 推选,推荐:推~。荐~。6 全:~国。~世。~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8 攻克:“一战而~鄢、郢”。

1 可以做依据的事物:~证。~题。举~。~句。~如。2 规定:~外(不按规定的,和一般情况不同的)。体~。凡~。条~。破~。发凡起~。3 按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会。~假。~行公事。4 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具有代表性的事情:事~。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