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魏的拼音、解释、组词
后魏的简介:
hòu wèi
1.北朝之一。鲜卑族拓跋珪自立为代王,国号魏,亦称北魏﹑拓跋魏﹑元魏。为区别于以前之三国魏,故史称后魏(公元386年-557年)。
1.北朝之一。鲜卑族拓跋珪自立为代王,国号魏,亦称北魏﹑拓跋魏﹑元魏。为区别于以前之三国魏,故史称后魏(公元386年-557年)。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朝代名。(西元386~534)北朝诸朝之一。晋时拓跋氏自立为代王,淝水战后不久,改国号魏,史称为「后魏」或「北魏」。后分裂为东、西魏。
《后魏》,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但从名称来看,它可能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或与之相关的事物。实际上,“后魏”是北朝之一——北魏的别称。“魏”指的是一种古代中国历史上的国家,而“后”表示这是其后的延续者。
解释
- 历史背景:北魏是中国历史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权,由鲜卑族建立。它经历了从拓跋珪建国到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的过程。
- 名称含义:“后魏”可能特指某个时期或某位统治者下的北魏,或者用来区别于其他时期的北魏。
造句
- 历史课上讲到了《后魏》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情况,我非常感兴趣。
- 在《后魏》时代,拓跋氏通过改革确立了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的路线。
- 据史料记载,《后魏》时期的都城洛阳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拥有大量宫殿建筑。
- 《后魏》时期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共存,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 考古学家在内蒙古地区发掘出的文物证明了《后魏》时期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请注意,“后魏”作为一个历史名词,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需要具体说明其所指的具体时期或事件。上述造句更多是为了展示如何在现代语境下使用这个词组,实际上“后魏”的应用相对较少,更多是出现在历史研究和教育领域。
分词解释
后
hòu
1 君主;帝王:商之先~(先王)。2 帝王的正妻:皇~。太~。3 诸候。《書•舜典》:“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窗户。~面。~学。~缀。~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福。~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排。~十名。7 子孙:~辈。~嗣。~裔。~昆。无~(没有子孙)。8 姓。
魏
wèi
1 古代宫门上的楼台:~阙(古代宫门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阙,因下边两旁有悬布法令的地方,所以亦用来代指朝廷)。2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3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之一。4 中国历史上的北朝之一:北~。~碑(北朝碑刻的统称)。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