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末之利的拼音、解释、组词
毫末之利的简介:
háo mò zhī lì
毫:细毛;末:不重要的,轻微不足道的事物。极微小的利益。
毫:细毛;末:不重要的,轻微不足道的事物。极微小的利益。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极微小的利益。宋˙欧阳修˙原弊:有司屡变其法,以争毫末之利,用心益劳而益不足者,何也?制不先定而取之无量也。
1. 极微小的利益。宋.欧阳修〈原弊〉:「有司屡变其法,以争毫末之利,用心益劳而益不足者,何也?制不先定而取之无量也。」
《毫末之利》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微小的利益或好处。这个成语来源于对细微事物的关注与考量,在古代常用于描述那些表面上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却难以忽视的利益。通常用来提醒人们不要因为追求眼前的小利益而忽略了更大的损失。
详细解释
-
出处:此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今君之于臣,犹割鸡之与牛也;割鸡则得肉,牛则多矣。故曰:‘毫末之利,不可不察。’”
-
语法结构:“毫末”是量词,“之”为助词连接主谓语部分,“利”指的是利益或好处。
-
用法与感情色彩:此成语含有警示意味,常用来提醒人们不要因为小利益而损害更大的利益。
造句
- 李明在公司里总是关注毫末之利,经常为了几个小项目不惜加班加点,结果却忽视了主要的工作任务。
- 这个合作看起来只是毫末之利,但长远看可能会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
- 小红这次考试只错了一道选择题,可谓是毫末之失,但这也提醒她以后要更加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
- 在商业决策中,我们应当避免追求毫末之利而忽略可能带来的更大风险。
- 虽然这份兼职可以带来一些额外收入,但我认为它并不值得我去舍弃现在稳定的工作岗位,这简直是追逐毫末之利。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可以看出,《毫末之利》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因小失大。
分词解释
毫
háo
1 细长而尖的毛:~毛。~发(fà)。~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2 指毛笔:挥~。~素。3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二~。4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5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6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不费力。~无二致。7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
末
mò
1 尖端,梢:~梢。~端。秋毫之~(毫毛尖端)。2 最后,终了:~了(liǎo )。~尾。~日。~代。穷途~路。3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业。~技。舍本逐~。4 碎屑:~子。碎~。5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正~。副~。外~。~本(以男角主唱的杂剧)。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利
lì
1 好处,与“害”“弊”相对:~弊。~害。~益。~令智昏。兴~除弊。2 使顺利、得到好处:~己。~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3 与愿望相符合:吉~。顺~。4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刃。~刀。~剑。~落。~口巧辩。5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息。~率(lǜ)。一本万~。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