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礼的拼音、解释、组词

议礼的简介:

yì lǐ
1.谓议论礼制。

  • AI解释

议礼》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较为专业的术语,主要指的是关于礼仪制度或者礼节规范的讨论、修订或评议。在历史上,《议礼》这一行为常见于贵族阶层以及士大夫之间,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婚礼、丧礼、朝仪等具体礼仪形式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与社会价值。

详细解释

  1. 时间背景:《议礼》通常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文化背景下,特别是在社会发生变革时(如新旧制度更替),对传统礼仪的适应性调整和创新过程。

  2. 内容范围:讨论的内容不仅限于单一层面,而是全面覆盖从形式到精神内核的各个方面。这包括了对某些过时礼仪的废除、对现有礼仪进行改进或修订、以及引入新的适合新时代背景下的礼仪制度。

  3. 目的意义:通过《议礼》,可以促进社会秩序与和谐稳定,同时也能体现出当时统治者对于维护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决心。

造句

  1. 在古代中国,每当国家发生重大变革时,《议礼》便成为士大夫阶层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

  2. 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时期,在唐太宗的领导下进行了多场重要的《议礼》,以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需求。

  3. 他不仅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同时也积极参与各种场合下的《议礼》工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4. 宋代文人士大夫常聚在一起进行关于“礼”的讨论和辩论,《议礼》成为了他们思想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开放,近代中国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议礼》,试图将西方先进的礼仪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分词解释

1 意见,言论:~论。提~。建~。2 讨论,商量:商~。会~。协~。~案。~决。~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恐招物~。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驳~。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