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道的拼音、解释、组词
讽道的简介:
fěng dào
1.讽诵称说。
1.讽诵称说。
- AI解释
词语“讽道”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用婉转、含蓄的方式表达观点或教导他人,通常指通过文学作品如诗歌、寓言等形式进行道德教育。这里的“讽”,有劝诫、讽谏之意;“道”,则指向的是道理、规律等。不过,“讽道”并不是一个直接出现在古籍中的固定词汇,而是可以根据文意来理解和运用的一个概念。
造句
- 孔子利用《诗》和《书》这种文学形式来讽道,即通过寓言故事和诗歌的方式引导人们向善。
- 在古代教育体系中,老师常常借助“讽道”的方式,用委婉含蓄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 《庄子·外物》篇中提到:“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这正是通过“讽道”的方式来表达深邃的哲理思想。
- 在现代社会中,“讽道”这一理念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即以间接的方式进行教育和启发人们思考问题。
- 《论语》中有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里体现了一种通过“讽道”的方式来传授知识与智慧的精神。
注意:
这些造句是基于对“讽道”概念的理解而构建的,并不是直接来自于古籍中的原文。实际上,“讽道”更多是一个隐含在古代文学作品和教育理念中的思想,而非一个具体词汇。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上下文适当调整。
分词解释
讽
fěng
1 不看着书本念,背书:~诵(抑扬顿挫地诵读)。~咏。2 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刺。~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喻(一种修辞手法,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一劝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