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中书省的拼音、解释、组词
行中书省的简介:
xíng/háng zhōng shū shěng/xǐng
简称“行省”。官署名。元代除京师附近地区直隶于中书省外,又于全国分设十一行中书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丞相、平章等官掌地区政务。
简称“行省”。官署名。元代除京师附近地区直隶于中书省外,又于全国分设十一行中书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丞相、平章等官掌地区政务。
- AI解释
《行中书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域设置名词,主要出现在元朝。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是元代的地方最高行政机关之一,负责管辖特定地区的重要事务。它是中央政府(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解释
- 名称解释:行中书省中的“行”字意为临时或者巡回,“中书省”是中央官署之一。“行中书省”因此是指中书省的执行机关或代表处。
- 职能与作用:
- 负责管理地方政务,包括军事、行政、司法等重要事务;
- 可以理解为中央政府在各地设立的地方政权机构,它既要向中央负责,也要处理本地的具体事务。
造句
- 元朝时期,许多行中书省纷纷设立,以便更好地管理辽阔的领土。
- 行中书省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元朝统治起到了关键作用。
- 这些行中书省的官员往往来自朝廷核心圈子,具有较高的忠诚度和执行力。
- 在一些偏远地区,行中书省还负责推广中原文化,促进了各地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行中书省逐渐成为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对后来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词解释
行
háng,xíng
1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5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6 行业:同~。各~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中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
书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省
shěng,xǐng
1 地方行政区域:~份。~会。2 节约,不费:~钱。~事。~吃俭用。3 简易,减免:~略。~称。~写。4 中国古官署名:中书~(①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②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门下~。秘书~。5 古代称王宫禁地:~中。~闼(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