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役的拼音、解释、组词

虏役的简介:

lǔ yì
1.奴隶;奴仆。 2.谓奴役。

  • AI解释

词语《虏役》的详细解释

虏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汇,主要具有以下含义:

  1. 俘虏为劳力:在古代战争中,被胜利方俘获的人可能会被强迫从事各种劳动。这里的“虏”指的是被俘的人,“役”意味着劳作或服役。

  2. 贬义的使用:有时这个词也被用来形容一种屈辱性的、强制性的工作状态,强调其不自由和非自愿的性质。在更广泛的社会语境中,它可能还带有负面的情感色彩,暗示某种剥夺自由的行为。

造句

  1. 历史上多次战争后,战败方的士兵和百姓常常被迫沦为虏役,为胜利者服劳役。
  2. 这些被俘虏的人在战场上本是敌军,然而如今却变成了胜利者的虏役,饱尝屈辱。
  3. 为了防止这些人再次叛乱,统治者把他们从战场直接分发到各个工坊和矿场,让他们成为虏役
  4. 被俘的将领虽然不再握有兵权,但他还是被分配了某种职责,成为了朝廷的虏役
  5. 这次战役中,双方都损失惨重,许多战败者沦为虏役,在敌军的土地上辛劳一生。

这些句子旨在从不同角度和情境下使用“虏役”一词,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分词解释

1 俘获:~获。俘~。(➊打仗时捉住敌人;➋打仗时捉住的敌人)。2 俘获的人。3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1 服兵务,从军:从~。现~。2 战事:战~。3 服劳力之事:劳~。徭~。4 使唤:~使。奴~。5 被役使的人:~夫。~徒。仆~。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