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拼音、解释、组词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简介:

néng/nài dòng de gé/jí mìng de fǎn yìng lùn/lún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和意识对物质的可认识性的基础上,认为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直观的、消极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能动的反映。认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表现于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能动的飞跃。

  • AI解释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一个哲学概念,通常出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它主要是指在认识过程中主体能够主动地、创造性的反映客观现实,并且这一过程是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反映了实践对理论的重要性和决定性作用。具体来说,“能动”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革命的”表明了反映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改造和创新的过程;“反映论”则指认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以下是五个使用该术语造句的例子:

  1.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应坚持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既要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又要根据自身国情进行创新。
  2.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源自于实践中的问题解决,这符合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原则。
  3. 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将辩证唯物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体现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在新时代的价值。
  4.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并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正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具体应用。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证明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以上例子旨在帮助理解“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概念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的运用。

分词解释

néng,nài

1 才干,本事:~力。~耐。才~。2 有才干的:~人。~手。贤~。~工巧匠。~者为师。3 胜任,善于:~够。~柔~刚。力所~及。欲罢不~。~动。4 会(表示可能性):小弟弟~走路了。5 应该:你不~这样说他。6 物理学名词,“能量”的简称:电~。热~。7 和睦:“(萧)何素不与曹参相~”。8 传说中的一种兽,似熊。9 古代称一种三足鳖。

dòng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①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2 使开始发生:发~。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6 非静止的:~画。7 可变的:~产。8 行为:举~。~作。9 常常:~辄得咎。

dí,dì,de

1 真实,实在:~确。~当(dàng )。~情。~真。~证。

1 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履(皮鞋)。~囊。2 改变:~新。~命(➊原意是改变命运;➋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➌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变~。3 取消,除掉:~除。~职。~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5 姓。

mìng

1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救~。逃~。拼~。~脉。性~。相依为~。2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相(xiàng )。~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3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奉~。遵~。~令。使~。4 给予(名称等):~名。~题。~意。5 指派,使用:~官。

fǎn

1 翻转,颠倒:~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复。~侧。2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正~两方面的经验。~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诉。~馈。适得其~。物极必~。3 抵制,背叛,抗拒:~霸。4 和原来的不同,和预感的不同:~常。5 回击,回过头来:~驳。~攻。~诘。~思。~躬自问。6 类推:举一~三。

yìng

1 照射:~射。~照。2 反照,照射而显示:反~(➊反照,反射;➋把容观事物表现出来;➌向上级转达,如“~~群众意见”)。~衬(映托使显现)。~雪读书(形容家贫而苦读)。

lùn,lún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4 看待:一概而~。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6 按照:~件。~资排辈。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