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街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赶街子的简介:
gǎn jiē zǐ
1.犹赶集。
1.犹赶集。
- AI解释
《赶街子》是中国一些地区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通常指农民定期聚集到特定地点进行物资交流、商品交易等活动。这种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商业交易,还包含了社交和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在这些地方,“赶街子”也是一种传统习俗,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惯。
详细解释
- 时间性:赶街子通常有一定的固定周期,如每周一次或每月几次。
- 地点性:特定的集市地点,往往是集镇、村落的中心地带。
- 功能多样性:除了商品交易外,还可能包括文化娱乐活动,是当地居民交流信息和文化的场所。
- 社会意义:体现了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互助精神,促进了社区内的联系。
造句
- 每周六,村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前往集市,准备参加这热闹非凡的赶街子活动。
- 赶街子不仅是买卖的好机会,还是乡亲们增进感情的重要时刻。
- 尽管时代变迁,赶街子依然是我们村保持传统和凝聚人心的传统活动之一。
- 今年的赶街子上,不仅有新鲜的农产品,还有手工艺品展销,吸引了大量游客。
- 每当听到赶街子的消息,老一辈的人们总是满怀期待地谈论着各种趣事。
分词解释
赶
gǎn
1 追,尽早或及时到达:~超。~集。~先进。2 从速,快做:~快。~路。~任务。3 驱逐,驱使:~羊。驱~。4 等到(某个时候):~明儿。5 遇到(某种情形或机会):正~上。
街
jiē
1 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通常指开设商店的地方:~道。~市。~巷。~坊。2 方言,集市:赶~。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