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以藏往的拼音、解释、组词

知以藏往的简介:

zhì yǐ cáng wǎng
知:同“智”,才智;以:已经;藏:包含。人的智慧包含在过去的事物中。比喻聪明才智来源于过去的经验教训。

  • AI解释

关于“知以藏往”的表述,实际上,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直接找到这个短语。可能是有误或者是在特定文言或古文中出现的一种表达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尝试将其拆解为两个部分:“知”(知道、了解)和“藏往”(隐藏过去的行动或情况)。基于这一理解,“知以藏往”的意思大致可以解释为“通过了解来隐藏过去的情况或行为”。这种表述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古代文献中。

下面提供五个与这个概念相近的造句,这些句子意在表达通过某种方式来掩盖或隐瞒过去的经历:

  1. 历史学家们认为,研究历史不仅要知以藏往,还要挖掘那些被遗忘的故事。
  2. 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有些人选择用知以藏往的方式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3. 他用了各种手段知以藏往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4. 我们应该学会知以藏往地处理过去的失败与错误,以便更好地面对未来。
  5. 在商业谈判中,双方往往通过一系列策略来知以藏往各自的真实意图。

请注意,“知以藏往”并不是一个固定词语或成语,在实际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进行具体理解。上述造句仅用于表达类似“知以藏往”的概念应用方式,并不代表原文的意思。

分词解释

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cáng,zàng

1 隐避起来:埋~。包~。~奸。~匿。隐~。蕴~。~污纳垢。2 收存起来:收~。~品。~书。储~。

wǎng

1 去,到:~返。~复。~还(huán )。~来。交~。向~。勇~直前。2 过去:~昔。~日。~事。~古。~常。以~。一如既~。3 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