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谏的拼音、解释、组词

直谏的简介:

zhí jiàn
1.直言规谏。

  • AI解释

直谏》,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臣子直接向君主进言,指出其过失或提出批评意见,不避讳、不曲意迎合的一种行为。这种做法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和忠诚的表现。然而,“直谏”并不意味着简单的直言不讳,更强调的是谏者提出的建议必须基于公心,具有建设性和针对性。

5个造句:

  1. 自古以来,君王能够接受并采纳直谏之言,是国家兴盛、政治清明的重要保障。
  2. 这位老臣以赤胆忠心著称,曾数次进行直谏,虽遭忌恨却最终为国解难。
  3.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大臣们常常通过直言不讳的方式来进行直谏,以期能纠正君主可能存在的错误决策。
  4. 虽然被贬谪偏远之地,但忠臣始终坚信,只要有机会,他依然会进行直谏,为国效力。
  5. 历史上著名的直言者如魏征、邹忌等,他们的故事激励后人,在面对不公时,应敢于进行直谏

这些造句旨在表达“直谏”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及其对国家治理和个人品格塑造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zhí

1 不弯曲:~线。~角。~径。~立。~截了当。~觉(jué)。~观。2 把弯曲的伸开:~起腰来。3 公正合理:是非曲~。理~气壮。耿~。正~。4 爽快,坦率:~爽。~率(shuài)。~谏。~诚。~言不讳。5 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一~走。~哭。6 竖,与“横”相对:不要横着写,要~着写。7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至下。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