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的拼音、解释、组词
申时的简介:
shēn shí
1.旧时十二辰制记时法。指下午三时至五时。
1.旧时十二辰制记时法。指下午三时至五时。
- AI解释
《申时》,在中国传统的时辰体系中,指的是下午的3点到5点之间。"申时"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的传统计时方法。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左右。
详细解释:
- 历史起源: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小时计时法是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划分出的一天24个时辰,每个小时辰对应两小时。
- 具体时间范围:申时通常指下午3点至5点之间。这一名称来源于古代认为“申”与“神”字音相近,也有传说与神话故事相关联。
-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个时辰都有其特定的象征和寓意,如申时对应五行中的“金”,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及时间变化的独特理解和哲学思考。
造句:
- 我们可以利用申时光线比较柔和的时候做一些需要细致工作的项目。
- 申时前后是家庭聚会的好时机,因为这个时间段天气通常较为舒适宜人。
- 在申时的时刻,我常常会去公园散步或者阅读书籍,享受宁静的一刻。
- 每到申时,附近的茶馆总是人声鼎沸,人们在此消磨下午时光。
- 他习惯在午后的申时给自己安排一个短暂的小憩时间,以恢复精力。
这些造句不仅展示了“申时”这个概念在中国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场景,也反映了这种传统计时方法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巧妙融合。
分词解释
申
shēn
1 地支的第九位,属猴。2 用于记时:~时(下午三点至五点)。3 陈述,说明:~述。~斥。~辩。~冤。三令五~。~请。~报。4 重复,一再:“~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5 中国上海市的别称。6 姓。
时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