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拟的拼音、解释、组词

票拟的简介:

piào/piāo nǐ
1.明清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称为"票拟"。清代设军机处后,重要奏章改用奏折,此制遂废。

  • AI解释

《票拟》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中的一种特定行为,主要指的是官员对皇帝御批之前的奏章进行审阅,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这种做法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一种权力分配方式,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皇帝与文臣之间的互动关系。

票拟通常是由负责文书工作的官员(如内阁大学士)完成的,他们根据奏章的内容,在白纸上写下个人的意见,然后交给皇帝审核批准。这种行为要求参与票拟的官员既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又要具备深厚的政策知识和文字功底。

以下是五个包含“票拟”的句子示例:

  1. 在明朝时期,内阁大学士负责对一些重要奏章进行票拟,以辅助皇帝决策。
  2. 每当有新的国家政策出台之前,都必须经过层层的票拟程序才能正式实施。
  3. 这位官员在处理公文时十分严谨认真,常常亲自参与票拟工作,确保每一份奏疏的意见准确无误。
  4. 由于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政治智慧,在朝中他被赋予了重要的票拟职责。
  5. 在古代中国,通过票拟这一过程,可以体现君臣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权力制衡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票拟”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较为罕见,更多用于历史学术语或者特定情境下的表达。

分词解释

piào,piāo

1 纸币,通货:钞~。~子。~额。2 印的或写的凭证:~据。~证。股~。车~。选~。3 非职业演戏:~戏。~友。4 量词,相当于“批”:一~货物。5 被匪绑架做抵押的人:绑~儿。撕~儿。

1 打算:~去信联系。~议。2 初步设计编制或起草:~定(➊起草制定;➋揣测断定)。~订。草~。3 仿照:~古之作。~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