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的拼音、解释、组词

瑟瑟的简介:

sè sè
1.碧色宝石。 2.指碧绿色。 3.象声词。 4.寒凉貌。 5.萧索貌;寂寥貌。 6.形容发抖的样子。 7.辽代祈雨射柳的仪礼。前期,置百柱天棚。及期,皇帝﹑亲王﹑宰执以次行射柳仪。翼日,植柳天棚之东南,巫以酒醴﹑黍稗荐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东方毕,子弟射柳。不雨,则以水沃之。见《辽史.礼志一》。参见"射柳"。

  • AI解释

《瑟瑟》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从其字形和发音分析来看,可能来源于形容声、光或物的状态。根据这一推测,“瑟瑟”可能是形容声音细小清脆或者物体在轻微震动时的样子。“瑟瑟”的古义可能指的是类似“簌簌”的样子,形容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或是轻微抖动的感觉。

详细解释:

  • 来源:“瑟瑟”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它常用来描绘细微、轻柔的状态或声音。
  • 发音与书写:读作 sè sè,在一些方言中也可能写作“索索”,但标准普通话下多使用“瑟瑟”。
  • 意义:在现代语境中,“瑟瑟”可形容轻微的抖动或者细小的声音,比如秋风吹过树叶发出的细微响声。

造句:

  1. 秋风瑟瑟,叶落无声,仿佛大自然也进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2. 河水潺潺,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宛如远处传来的轻柔乐章。
  3. 在寒冷的冬夜里,床单上感觉到了一丝丝瑟瑟发抖的寒意。
  4. 风吹过松林,发出阵阵瑟瑟作响的声音,像是古老故事中的幽灵低语。
  5. 月光如水洒落在湖面上,水面泛起一片片瑟瑟摇曳的波纹。

分词解释

1 弦乐器,似琴。长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后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鼓~。2 矜持端庄的样子。3 〔~~〕a.形容轻微的声音;b.形容颤抖。4 洁净鲜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