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参的拼音、解释、组词

常参的简介:

cháng cān
1.群臣每日于前殿朝见皇帝,称常参。 2.泛指定期入朝为常参。 3.属员依一定时间谒见上官亦称常参。

  • AI解释

词语“常参”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定期朝见或参与,一般用于描述官员或其他身份的人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场合向君主、上级或者相关机构报告工作情况、汇报事务。现代中文中较少使用这一词汇,但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文稿、古籍注释或是文化研究领域中,仍会遇到这个词。

【详细解释】 - 含义:“常参”一词中的“常”指的是定期、经常,“参”是参与、朝见的意思。整体上表示按照固定周期或规定进行的汇报工作、报告情况的行为。 - 使用对象与场合:主要涉及的是官员或者其他重要身份的人,他们需要按一定的频率向君主或者上级领导呈报工作进展、政务事务等。

【造句】 1. 从明朝起,朝廷便实行常参制度,各级官僚必须按时进京述职。 2. 明朝时期,御史等高级官员每周进行一次的常参会,成为一种固定的政治仪式。 3. 在古代,每逢春耕秋收时节,地方官员都要向朝廷呈报常参报告,汇报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 4. 为确保信息流通无阻,明清两代都实行了常参制度,以便皇帝及时了解各地政务进展。 5. 唐朝时,定期的常参会是各级官吏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职责,它有助于提升行政效率和加强中央集权。

通过这些句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常参”这个词在古代社会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及意义。

分词解释

cháng

1 长久,固定不变:~数。~量(亦称“恒量”)。~项。~任。~年。~驻。~住。~备不懈。2 副词,经常,时时(叠),不只一次:~~。~客。时~。经~。3 普通的,一般的:~识。~务。~规。~情。~人。平~。反~。4 姓。

cān,shēn,cēn,sān

1 加入在内:~加。~与。~政。~赛。~议。2 相间,夹杂:~杂。~半。3 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考。~照。~省(xǐng)(检验省察)。~看。~阅。~检。4 探究,领悟:~悟。~透。~破。~禅。5 旧指下级进见上级:~见。~拜。6 弹劾,向皇帝告状:~奏。~劾。~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