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钱的拼音、解释、组词
常平钱的简介:
cháng píng qián
1.旧时官方预储供借贷的银钱。
1.旧时官方预储供借贷的银钱。
- AI解释
《常平钱》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营粮食储备制度,属于中国古代政府调控粮价、防备灾荒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来说,“常平”指的是常设平价销售的市场或仓库,“钱”则是指用来购买粮食的钱币。这种制度通常在歉收年份用于稳定粮食价格,增加市场的供应量,并通过官府储备充足的粮食来确保粮食安全。
详细解释:
- 概念起源:源于汉代,正式制度是在宋代。
- 运作机制:政府会在丰收年间用多余税收或特定资金购买大量粮食存入仓库。到了歉收年份,这些储存的粮食会被以平价出售给民众,防止粮价飞涨导致民生困苦。
- 作用与意义:通过调节市场供应量和价格,缓解因自然灾害、战乱等因素引起的粮食短缺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造句:
- 在那个年代,《常平钱》制度的实施极大地减少了农民在歉收年间的负担。
- 政府官员们常常研究如何更好地运用《常平钱》,以确保国家能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灾害。
- 历史上的许多文人学者都曾撰写过关于《常平钱》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的文章。
- 通过学习古代的《常平钱》,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是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
- 在现代,虽然没有直接称为“常平钱”的制度存在了,但类似的理念在国家粮食储备和应急管理工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分词解释
常
cháng
1 长久,固定不变:~数。~量(亦称“恒量”)。~项。~任。~年。~驻。~住。~备不懈。2 副词,经常,时时(叠),不只一次:~~。~客。时~。经~。3 普通的,一般的:~识。~务。~规。~情。~人。平~。反~。4 姓。
平
píng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2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4 安定、安静:~安。~服。5 治理,镇压:~定。6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7 和好:“宋人及楚人~”。8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9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10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11 姓。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