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丁的拼音、解释、组词

役丁的简介:

yì dīng/zhēng
1.服劳役者。

  • AI解释

役丁》的详细解释

役丁”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方词汇,具体指的是被征调从事劳役的人。这类劳动通常涉及公共工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或是农业灌溉等民生事业。在封建社会中,“役丁”的劳役往往被视为一种义务,即农民根据朝廷或地方政府的要求,在特定的时间内为政府提供劳动力。

“役”字有劳作、服役之意;而“丁”则是古代户籍登记中的一个等级分类,通常指成年男子。因此,合起来的“役丁”,特指那些被征调去履行国家公共义务的成年男子。

造句

  1. “当年朝廷修筑长城之时,各地都要抽调大量役丁前去服役。”
  2. “古代农民不仅要缴纳粮食税,还要承担一定的徭役任务,比如运输物资、修建水利等。这些都由‘役丁’来完成。”
  3. “历史上,许多役丁在恶劣的环境中辛苦劳作,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或照顾。”
  4. “为了减轻民众负担,政府宣布减少徭役次数,不再强制征调过多的役丁进行非必要的工程。”
  5. “尽管服役可以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但过度、繁重的劳动往往使普通百姓苦不堪言。”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役丁”在古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分词解释

1 服兵务,从军:从~。现~。2 战事:战~。3 服劳力之事:劳~。徭~。4 使唤:~使。奴~。5 被役使的人:~夫。~徒。仆~。杂~。

dīng,zhēng

1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是~,卯是卯。2 成年男子。3 人口。4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