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制的拼音、解释、组词

弊制的简介:

bì zhì
1.有害的制度。

  • AI解释

弊制》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出现过,它是指那些不合理的、需要改革的制度或措施。在现代语境中,“弊”通常指的是缺点或坏处,“制”则是指规则、政策或体制的意思。“弊制”的含义可以引申为不合理或者效率低下的管理制度或措施。

详细解释

  • 背景: “弊制”常用于批判性的社会评价,尤其是在讨论国家治理、企业管理或者其他领域的制度时。
  • 特点:通常带有负面评价色彩,指的是那些存在缺陷、需要改进的体制或规章。
  • 使用场合:主要在评论和建议中出现,用以指出某项制度或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造句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许多旧有的弊制仍然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
  2. 针对当前教育系统的弊制,一些学者提出了多项改革建议。
  3. 在企业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由于管理上的弊制,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
  4. 政府应当积极地进行行政体制改革,以减少官僚主义现象和消除现有的弊制
  5.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摒弃那些已经过时的弊制,并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更加具体地理解“弊制”的含义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境。

分词解释

1 欺蒙人的坏事:作~。营私舞~。2 害处,与“利”相对:~病。~端。~害。~政。利~。兴利除~。3 败,疲困。4 古同“蔽”,隐蔽。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