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1890-1969)的拼音、解释、组词
张治中(1890-1969)的简介:
zhāng zhì zhōng (1890-1969)
爱国将领。字文白,安徽巢县(今巢湖)人。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后,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湖南省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曾率部参加淞沪一二八抗战和八一三抗战。抗战胜利后,代表国民党参加军事调处三人小组。1949年作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参加国共和谈,双方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被国民党政府拒绝后留在北平。建国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
爱国将领。字文白,安徽巢县(今巢湖)人。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后,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湖南省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曾率部参加淞沪一二八抗战和八一三抗战。抗战胜利后,代表国民党参加军事调处三人小组。1949年作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参加国共和谈,双方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被国民党政府拒绝后留在北平。建国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
- AI解释
张治中(1890年4月23日—1969年7月29日),原名张其正,又名张骥,字孝衷,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他生于安徽无为县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张治中早年留学美国,在西点军事学院毕业后归国,长期担任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曾参与抗日战争,并在此期间认识到了中国社会和国民党内部存在的问题。
1946年起,张治中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首席代表,参加过多次国际会议。尽管张治中最终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但他的一生都是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度过的,在国共两党之间都曾有过重要的贡献与影响。他的为人处世、政治理念和军事生涯,使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造句
- 张治中的张字念作zhāng。
- 在中国的历史课本里,张治中被描述为一个和平主义者。
- 受到张治中影响的青年们,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寻找着国家的未来之路。
- 张治中在晚年积极支持民主改革,并参与了若干重要政治对话。
- 人民常常引用张治中的名言:“只要不放弃希望,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来鼓励自己。
分词解释
张
zhāng
1 开,展开:~开。~目(①睁大眼睛;②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2 商店开业:开~。3 拉紧:紧~。~力。4 扩大,夸大:夸~。5 放纵,无拘束:乖~。嚣~。6 料理,应酬:~罗。7 惊惶,慌忙:~惶失措。8 看,望:~望。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10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11 姓。
治
zhì
1 管理,处理:~理。~家。~丧。~标。~本。~国安邦。自~。统~(a.管理;b.分配)。2 整理:~河。~水。3 惩办:~罪。处(chǔ)~。4 医疗:~病。~疗。医~。5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蝗。~蚜虫。6 从事研究:~学。~史。7 安定:~世。~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8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府~。~所。9 姓。
中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