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篓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炭篓子的简介:

tàn lǒu zǐ
1.犹高帽子。指奉承人家的话。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高帽子。《红楼梦》第六一回:「别人再求求他去,他又搁不住人两句好话,给他个炭篓子戴上,什么事他不应承。」

炭篓子》这个词主要是指用来装载或运输木炭的一种器具。在古代和一些地区,人们常常使用木材作为燃料,在烧制过程中会留下大量的木炭,而这些木炭就需要用到专门的工具进行搬运、储存或销售。“篓”是篮子的意思,但这种“炭篓子”通常比普通的篮子要大一些,而且材质也可能有所不同。通常,“炭篓子”的材质可以是竹编、柳条编织或是其他适合装载易燃物品的材料。

造句

  1. 李大爷手里的炭篓子里装满了烧制好的木炭,准备去村口卖了换些零钱。
  2. 孩子们在院子里玩着装满木炭的炭篓子,假装是在搬运货物给他们的“商店”补货。
  3. 老王师傅每天都会推着一车的炭篓子去山下的小镇售卖他的手工艺品——精致的木炭雕艺品。
  4. 村里的婆婆们会趁着清晨微凉的时候,用炭篓子装上满满的一担木炭,准备回家烧水做饭。
  5. 这家小店以销售各种木材制品为主,其中包括用来装运木炭的各种炭篓子和工具。

请注意,“炭篓子”这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可能并不常见,具体使用场景较少,上述造句主要是基于对“炭篓子”的传统理解进行创作的。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更可能会用其他词汇来描述类似的器具或容器。

分词解释

tàn

1 把木材和空气隔绝,加高热烧成的一种黑色燃料:木~。~素。~笔。~画。2 像炭的东西:山楂~。3 煤:石~。焦~。泥~。

lǒu

盛东西的器具,用竹或荆条等编成:~子。竹~。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