牍背的拼音、解释、组词

牍背的简介:

dú bèi/bēi
1.《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言狱吏于书板背面﹐书写文句﹐示勃以申辩之方。后用其事为遭受冤狱的典实。

  • AI解释

《牍背》的详细解释

“牍背”这个词并不是一个通用词汇,它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少见。从字面来看,“牍”是古代用于书写的一种木板,而“背”则指其背面或反面。“牍背”的具体含义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在古代,尤其是秦汉时期,竹简和木牍是重要的书写材料。它们多用于公文记录、私人文档等。由于木牍的大小有限,“牍背”有时会被利用起来用来写一些次要的信息或注释,比如标注日期、地点或者补充说明内容。因此,“牍背”通常指的是竹简或木牍背面所书写的文字。

造句

  1. 古籍中许多重要的史料和信息往往被藏匿于文书的“牍背”,等待着有心人的发现。
  2. 考古学家在清理秦代遗址时,意外地在一块木牍的背面发现了珍贵的历史记录。
  3. 通过研究古代文献中的牍背文字,历史学家得以更全面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背景。
  4. 在一本宋版书中,“牍背”上的一则简短题记揭示了该书的实际作者,并非先前所认为的那个著名文人。
  5. 这位学者利用高精度扫描技术,在许多文献的“牍背”上发现了重要史料,填补了历史研究中的空白。

分词解释

1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公文)。尺~(书信)。案~。2 古代乐器名。

bèi,bēi

1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脊。~包。~影。2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面。刀~。~后。~景。3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光。人心向~。4 向相反的方向:~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道而驰。5 避开,离开:~地。~井离乡。6 凭记忆读出:~书。~诵。~台词。7 违反:违~。~离。~信弃义。8 不顺:~运。~兴(xìng )。9 偏僻:~静。10 听觉不灵: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