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骨扬灰的拼音、解释、组词

焚骨扬灰的简介:

fén gǔ yáng huī
烧掉尸骨,扬弃骨灰。形容非常仇视。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焚烧尸骨,扬弃骨灰。形容极端仇视。梁书˙卷五十六˙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亦作焚尸扬灰。

1. 焚烧尸骨,扬弃骨灰。形容极端仇视。《梁书.卷五六.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也作「焚尸扬灰」。

《焚骨扬灰》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它原意是指将人的骸骨烧毁并撒在风中,使遗骨消散于无形。这里的“焚”是烧的意思,“骨”指尸体或骨灰,“扬”是播撒、飞扬的意思,“灰”则是骨头燃烧后留下的灰烬。这个成语后来用来比喻彻底破坏、消灭某人或某个事物,使之无法复原。

详细解释

  1. 出处: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典籍的记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学作品中出现过。
  2. 语义重点:强调的是彻底毁灭的意思,不仅包括物质上的摧毁,也包含了精神层面的消灭。这个词组常用来形容对某个重要人物或事物进行极为严厉、不留余地的打击。

造句

  1. 公安机关经过数月的努力,终于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将其《焚骨扬灰》,确保社会安宁。
  2. 面对竞争对手的强大攻势,公司决定采取极端措施,《焚骨扬灰》才能彻底击败对手。
  3. 这个谣言已经流传很久,我们必须迅速行动,防止它进一步扩散,《焚骨扬灰》是最佳的选择。
  4. 为了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必须对泄露机密的个人进行《焚骨扬灰》,以儆效尤。
  5. 在这场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焚骨扬灰》成了获胜的关键策略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焚骨扬灰”这样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为少见,且往往带有贬义或夸张色彩。因此,在日常交流中较少直接使用此成语,但在某些文学创作或者特定语境下,可以用来表达一种非常彻底、不留痕迹的消灭行为。

分词解释

fén

1 烧:~烧。~毁。~化。~香。~书坑儒。~膏继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忧心如~。

gǔ,gū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①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②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①雄健的笔力;②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yáng

1 簸动,向上播散:~水。~场(cháng )。~汤止沸。2 高举,向上:~手。~帆。趾高气~。~眉吐气。3 在空中飘动:飘~。4 称颂,传播:~言。~威。颂~。~弃。~名。5 姓。

huī

1 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经烧制后形成的产品:纸~。~烬。洋~。~飞烟灭。2 尘土:~尘。3 特指“石灰”:~墙。~膏。4 黑白之间的颜色:~色。~质(脑和脊髓的灰色部分)。~沉沉。5 志气消沉:心~意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