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杼之疑的拼音、解释、组词

投杼之疑的简介:

tóu zhù zhī yí
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赞成的疑虑。

  • AI解释

投杼之疑》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它讲述了晋国大夫魏舒年轻时的故事。据史书记载,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信任与怀疑之间的关系。

释义:投杼之疑”指的是魏舒年少时,为平息母亲的担忧而故意抛掷竹器的行为,用以表达自己不会背叛家族的决心和诚意。这一行为表现了他真诚的心意与坚定的信念,从而最终获得了家人的信任。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因缺乏事实根据而导致的不必要怀疑或猜忌,同时也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和行动的力量能够消除误解。

造句: 1. 面对同事的投杼之疑,小张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2. 小李在会议上解释清楚后,大家不再对他投杼之疑。 3. 为了打消老板的疑虑,我决定展示我的工作成果,希望可以解除他的投杼之疑。 4. 老师的一席话解开了学生们的心结,避免了不必要的投杼之疑。 5. 在这件事情上,他并没有任何不当行为,只是大家对他有了一些无端的投杼之疑

以上例子展示了“投杼之疑”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希望这些解释和造句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分词解释

tóu

1 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篮。~弹(dàn )。2 跳进去:~河。自~罗网。3 放进去,送进去:~入。~资。~标。4 走向,进入:~宿(找地方住宿)。~奔。~靠。~降。~师(从师学习)。~诉。5 发向:~射。~影。6 寄,递送:~递。~稿。7 合:~合。意气相~。8 临,在…以前:~明。~暮(天黑以前)。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yí,nǐ

1 不信,猜度(duó):~惑。~问。~心。~团。~虑。~窦。~点。~端。猜~。怀~。半信半~。2 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案。~难。~义。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