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征博访的拼音、解释、组词

旁征博访的简介:

páng zhèng bó fǎng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指大量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 AI解释

实际上,“旁征博引”是正确的成语,而不是“旁征博访”。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用大量的例子和广泛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使论述更加丰富、有力。下面是对该成语的具体解释,并提供五个不同的造句。

详细解释:

  • 词义:“旁”意为广、多;“征”是寻求的意思;“博”是指广泛;“引”则是引用或引用的事例。综合来看,“旁征博引”指的是通过广泛的寻找和引用各种资料、实例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 用法: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论述文章或者学术论文中,作者或作家借助丰富且多样化的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

造句示例:

  1. 这篇文章之所以有很高的权威性,在于作者旁征博引了大量历史文献和现代案例,使得结论更加令人信服。
  2. 讲述这个故事时,他不仅引用了许多古籍中的经典,还旁征博引了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让人听了觉得非常精彩。
  3. 在研究论文中,作者通过旁征博引的资料,使整个论点显得更为严谨和可信。
  4.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不厌其烦地旁征博引了大量的历史数据,这使得他的论证更加有力。
  5. 教授在演讲时常常旁征博引各种不同领域的事例来支持他的理论,因此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旁征博引”不仅强调了广泛性和多样性,还暗示了这种广泛性的必要性,即为了使论述更加强大有力而进行深入的、广泛的论证。

分词解释

páng,bàng

1 左右两侧:~边。~侧。~门。~出。~听。~若无人。2 其他,另外:~人。~的话。触类~通。责无~贷。~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落。3 广,广泛:~征博引。4 邪、偏:~门左道。5 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竖心~儿。

zhēng

1 远行:长~。~途。~夫。~人。~衣。~帆(远行的船)。2 用武力制裁,讨伐:~服(用力制服)。~讨。~伐。~战(出征作战)。南~北战。3 召集:~兵。~募(招募兵士)。~集兵马。4 收集:~税。~粮。5 招请,寻求:~求。~稿。~婚。~聘(招聘)。~询(征求意见)。6 证明,证验:~引(引用,引证)。信而有~。7 表露出来的迹象:特~。~候。

1 多,广,大:广~。渊~。~学(学问广博)。~览。~爱。~物。2 知道得多:~古。3 用自己的行动获得:~取。~得。聊~一笑。4 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奕。赌~。
访

fǎng

1 向人询问,调查:~求(探访寻求)。~员(记者)。搜奇~古。2 探问,看望:~视。~问。~晤(探访会晤)。探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