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钺之诛的拼音、解释、组词

斧钺之诛的简介:

fǔ yuè zhī zhū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 AI解释

斧钺之诛》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常用的成语,出自《史记·卷七十八·孙叔敖列传》。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极为严重的惩罚或死刑。

解释:

  • 斧钺:古代的刑具,通常指代执行死刑的工具。
  • :是指杀戮、诛杀的意思,在这里特指极重的刑法。

综合而言,“斧钺之诛”意指接受最为严厉和极端的惩罚。在古代,这种表达往往带有强烈的警示意味或描述极度严苛的法律判决。

造句:

  1. 犯下如此大罪之人,定当受到斧钺之诛,以警醒世人。
  2. 古人云:“犯上作乱者,必受斧钺之诛。”说明了对不轨行为绝不姑息的态度。
  3. 尽管他极力求饶,但朝廷还是决定对他施以斧钺之诛
  4. 为了保证法律的公正与严肃性,对于那些严重犯罪的人会考虑使用斧钺之诛这样的严厉刑罚。
  5. 在古代,当一个罪行极其严重的案件被发现时,当事人可能会面临斧钺之诛

这些造句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斧钺之诛”所包含的意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1 砍东西用的工具,多用来砍木头。古代亦用来作兵器:~子。~头。~钺。~柯(a.斧子的柄;b.喻政权、权柄)。2 用斧砍:~正(敬辞,请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凿(a.斧子或凿子;b.指文艺作品等矫揉造作)。~藻(雕饰、修饰)。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